自從去年10月「蘭陽博物館」正式開館以來,瑤就非常希望能走訪一趟,
其中第一眼就吸引住我的目光的即是它的建築造型。

由建築師姚仁喜所領導的團隊,以從土地中長出的「單面山」發想,
設計了這一座建物,傾斜20度的型態,座山面海,代表了蘭陽平原的獨特性。
表面以大片玻璃窗開創理想的採光,以及分割分佈石材鋪面,
隨著天氣與季節變換,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變化。

意涵與創意俱佳的作品。




面向著烏石港,博物館的建築本體予人蓄勢待發之感!




進入博物館大廳,挑高的型態與明亮的採光很是氣派。這天參觀的人們頗多。




買好票(全票售價100元),準備從大廳左側拾階而上、進入展館囉!




展館的設計是先爬樓梯道最高層,然後再一層層下降
為了表現宜蘭的「」、「平原」與「海洋」完全迥異的生活形態。




平時與馮先生一起出遊,似乎都是他在幫我拍照比較多,兩人合照甚少,
這次把握機會於至高點請路人爸爸幫忙合拍。


展館裡的「平原」層表現人們的日常生活形態,耕田、養鴨、商業活動..........
以蠟像呈現幾個古時的工作樣貌,以下是瑤的情境秀:



和賣雜貨的小販買些女生用的蜜粉、針線...........自古以來女孩兒就是愛漂亮呀!




幫苦力一起搬米。(小姐~~~妳看起來也太輕鬆、太開心了吧?!




討生活不容易,遇到行乞的老伯也是要伸出援手的.............




「海之層」展示了漁船「南風壹號」,看起來相當壯觀。




最讓瑤驚奇的就是叉魚人,在洶湧的波濤中、站在船頭,
驚人的眼力、超凡的平衡感以及精準的叉魚功夫,這真不是普通人可以辦到的,
讓我由衷地對討海人感到佩服。




有人說:以叉魚法補到的魚貨比較鮮美好吃、價格也高,
因為這樣的捕魚法不容易傷到魚身,短時間內魚貨就會死亡。
叉魚展現出整個團隊的驚人合作,技巧高、故現在越來越少船隻用此法捕魚了!

以後會不會再也看不到了呢?




地面的造景除了有光鮮的色彩變化,每個透明小方塊裡都是蘭陽的特色與景物。






離去前,經過博物館內的儲物間,簡潔的紅、白對比吸引了我們的目光。











蘭陽博物館」是蘭陽人從古至今的縮影,
對於大自然抱持著謙虛的心,牢牢地抓緊土地與山林,勇敢的面對各種挑戰,
時間會變遷,不管季節如何變換,這種基本精神不會更改。


這是我的「蘭陽博物館」觀後感。














蘭陽博物館
地址:宜蘭縣頭城鎮青雲路三段750號
參觀時間:週二至日 9:00-17:00

















日期:1.23.11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瑤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